Sitemap    Baidunews

铁券


铁券的词语
铁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铁契。

借指拥有铁券的王侯贵族。

引证解释:

⒈ 即铁契。参见“铁契”。

引《东观汉记·桓帝纪》:“﹝延熹﹞八年,妖贼盖登称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铁券十一。后伏诛。”
《旧唐书·良吏传下·杨元琰》:“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恕十死。”
明陶宗仪《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吾乡钱叔琛氏贇,乃武肃王之诸孙也……尝出示所藏铁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阔二尺许,券词黄金商嵌。”
清朱彝尊《谒刘文成公祠》诗:“黄金遗像蚀,铁券几人传。”
清凌扬藻《蠡勺编·铁券》:“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鏐唐赐铁券。 洪武初, 太祖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损益之。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鐫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

⒉ 借指拥有铁券的王侯贵族。

引清李渔《蜃中楼·寄书》:“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弃糟糠当年的铁券。”

国语词典: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

网络解释:

铁券

铁券,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因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负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铁券释义
读音:tiě

(1)(名)金属元素;符号Fe;工业上叫做黑色金属;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生~|熟~。(2)(名)指刀枪:手无寸~。(3)(形)形容坚硬;坚强:铜墙~壁|~人。(4)(形)形容强暴或精锐:~蹄|~骑。(5)(形)形容确定不移:~案如山。(6)(Tiě)姓。

读音:quàn,xuàn[ quàn ]

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

铁券造句

“丹书铁券”历史上有很多种叫法,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这个鲜于丹是宋徽宗的马夫,曾经救过宋徽宗的命,后被宋徽宗视为亲信,对他信任有加,特赐他丹书铁券。

不管证书如何的权威、由谁颁发,都只能作为消费者判断专家水平的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的“金书铁券”。

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平暴乱,故我朝功臣,皆赐铁券,用旌其功。

,藏有丹书铁券,官商一律不得侵扰。

如中国馆藏最早的唐开元二年纸质公文档案;国内现存唯一一件“金书铁券”,也就是传说中的“免死牌”;光绪二十年科举“大金榜”等。

此人大有些手段,先抗住了黄巢兵马,后平定了董昌叛乱,当今天子对其也刮目相待,赐以铁券诰命。

在这批档案文献中,明代的“金书铁券”名列第八。

一级村落有一个村长和二个长老,陈浩是众望所归的村长,抽中丹书铁券的罗兰同样被选成长老。

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大学毕业证已不是“金书铁券”。


上一词语:朱丹
下一词语:书券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