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灭,模糊难辨。
埋没。
淹没。
⒈ 磨灭,模糊难辨。
引《后汉书·文苑传·祢衡》:“﹝禰衡﹞始达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清周亮工《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
鲁迅《<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
⒉ 埋没。
引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
清顾炎武《三朝纪事阙文序》:“臣祖二十年抄録之勤,不忍令其漫灭,以负先人之志。”
⒊ 淹没。
引宋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
字迹遭水浸蚀而消失。引申为模糊难辨的样子。
漫màn(1)(动)水过满;向外流:水~出来了。(2)(形)到处都是;遍:~山遍野|黄沙~天|~天大雾。(3)(动)不受约束;随便:散~|~谈|~无目的。
灭读音:miè灭miè(1)(动)熄灭:火~了|灯~了。(2)(动)使熄灭:~灯|沙土可以~火。(3)(动)淹没:~顶。(4)(动)消灭;灭亡:自生自~|物质~。(5)(动)使不存在;使消灭:~蝇|长自己志气;~敌人威风。
历下夙有梓本,日久漫灭,今重镌以广其传,俾后世颂公之词,想公之志。
每一个活着的生命都将放肆得活着,只为这漫灭的烟花三月。
上古时代,不周大陆中天缺口,洪水倾降即将漫灭大陆的危急关头,正是慈悲娘娘舍身补天,才换来了不周大陆的人类繁衍至今。
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剑傲眯著眼睛,等待下一场火宴的款待,却见窜烧的火蛇蔓延到半空,突地似遇见了天敌,扼住了颈子而从中断绝,随即冉冉漫灭,不禁大感愕然。
墓碑上的字迹已变得漫灭不清,也许只有他知道那刻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人的名字。
甫二岁,计偕北上,因罢去残稿,委于箧笥,尘埃漫灭,不复省视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