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逊让于有德之人。
引语本《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
蔡沉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注引《帝王世纪》:“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
⒉ 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
引《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⒊ 谦让的品德。
引《魏书·崔光韶传》:“属逢唐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让ràng(1)(动)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2)(动)请别人接受招待:~茶|把人家~进屋里。(3)(动)索取一定的代价;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4)(动)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谁~你来的?|~我仔细想|~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5)(介)被;叫:行李~雨给淋了。
德读音:dé德dé(1)(名)好的品行:美~。(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