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石隄”。石筑的堤防。
引《汉书·沟洫志》:“今可从淇口以东为石隄,多张水门。”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司封庙》:“夏(张夏 )令作石隄一十二里,以防江潮之害。”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堤读音:dī堤dī(名)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河~。
山洪巨浪冲破了石堤,毁灭了村庄,淹死了牛马,拔除了老树,而不能打碎了一点渣滓。
游击营内分拨把总二员,各带兵四十名驻防邑梅、洪安,又拨外委二员,各带兵二十名驻防石堤、滥泥湾。
海浪不断掏蚀着与海面接触的岩柱群的底部,将其掏空,悬空的岩柱倒下,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海底就有了一条巨石堤。
石堤埝水文站当年受到国家水利部表彰,在推荐先进个人时,老站长却把另一位老同志推向领奖台。
狂风掀起波涛,不停地冲击着石堤。
南石湖段是常规路线,经过范堤、石堤、南湖路,循环一圈,再回到南大门。
就这样,张宇仙先后在高景关、石堤埝、涌泉、登瀛岩等水文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