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
萧xiāo(1)(形)萧索;萧条:~瑟|~然。(2)姓。
寺读音:sì寺sì(1)(名)本义:古代官署名:古代官署名(2)(名)佛教的庙宇:碧云~|护国~。(3)(名)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