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谱谍独记世謚,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谱牒之作,盛於中古。 汉有赵岐《三辅决録》, 晋有挚虞《族姓记》。 江左有两王《百家谱》, 中原有《方司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
夏衍《方志学与家谱学》:“谱牒是记载一家一族的历史。这种著作形式始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 隋唐以后更有所发展。”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谱pǔ(1)(动)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采取表格或其他比较整齐的形式;编辑起来供人参考的书:年~|食~。(2)(名)用来指导练习的格式或图形:画~|棋~。(3)(名)曲谱:歌~|乐~。(4)(动)就歌词配曲。(5)(名)(~儿)大致的标准;把握:心里有~。
牒读音:dié牒dié(名)文书或证件。
本报讯记者裘培兴报道国庆节期间,家住锡城癞团渚的谱牒研究者苏茂伦在整理家中藏书时,十分惊奇地发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曹家谱牒记载曹颙在女儿未出生前去世。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市将依托市博物馆筹建“谱牒研究中心”,发掘、整理民间宗族谱牒资料,为祖国统一服务。
之前,我已研究了无数四川人的家族谱牒,上面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原籍地——“湖广麻城孝感乡”。
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以“中国梦与谱牒文化”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百姓论坛研讨会现场。
中国宗法制度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深刻,从庙产传承可见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从僧侣的姓名可见魏晋门阀谱牒和宋代宗谱的影响。
年内或明年初,晋江市谱牒研究会将赴金门举行谱牒联展。
并引《后汉书·祭祀志》的记载,皇家谱牒藏于石室金匮中,尚书和太常进行查验交接,题签印封谓之“表书署函”,这种活动就是“检”字的本意。
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