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秸májie
(1) 剥掉皮的麻秆
[.好工具]英husked hemp stalk;peeled flax stalk⒈ 麻的茎。常用以比喻人消瘦。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憔悴形骸,瘦似麻秸。”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瘦的来我这身子儿没个麻秸大。”
去除穗串与外皮的麻秆。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
秸读音:jiē秸jiē(名)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孝子们要一律身穿白色长袍大褂,头顶孝帽,腰捆麻绳,光赤着脚丫或穿着麻秸打就的草鞋。
右手擎着根大长的烟袋,手腕子底下还搭拉着一条桃红绣花儿手巾,却斜尖儿拴在镯子上;左手是闹轰轰的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都插在一根麻秸棍儿上举着。
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
翠花婶儿撸起袖子,麻利的往锅里添上水,盖好锅盖,把从院子里拿进来的麻秸杆子放进灶口里,点起火来。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同燃松枝、芝麻秸等。
大金牙让我母亲拿了一些芝麻秸扔进灶堂烧了,说让那些妖魔鬼怪顺着窑洞溜走。
过年了,人们进进出出,满院撒上芝麻秸子,踩在脚下,发生嘎嘎响声,取个吉利,二来这响声可以引起人们的警觉,防止盗贼进入。
除夕日为一年终最末之一日,易门神、桃符、春帖,院地遍撒芝麻秸,备。
我很无奈于是拿来一根麻秸佯装要抽他,不料他竟迎了上来,只听他惨叫了一声,然后看了我一眼便“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