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愤mínfèn
(1)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
例民愤极大英popular indignation;wrath of the ma sses⒈ 人民的愤恨。
引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汉成帝用减死刑,赦天下罪徒等办法企图缓和民愤,当然都不能有什么效果。”
民众的愤恨。
如:「不良施政,每易引起民愤。」
民mín(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2)(名)某族的人:藏~|回~。(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4)(名)民间:~歌|~谣。(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愤读音:fèn愤fèn(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
拐卖人口罪可恶,严厉打击理应当。行窃扒盗实可恨,扰乱治安激民愤。
对于怙恶不悛、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他是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罪该万死的坏蛋。
金正日公开枪毙亲信财长朴南基平民愤。
柯文哲叫停社子岛开发引民愤。
皇上,我们手里尚且没有他造反的证据,况且他深得民心,我们若是没有证据便抓人,怕是会引起民愤啊!皇上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
这个灭绝人性的犯罪分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些人不理解减少死刑罪名,认为有些严重犯罪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对那些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大搞不正之风的败类,必须绳之以法,才能平民愤。
这些文件不仅揭示了塔利班猎杀者的存在和行动,同时也表明了这些特殊部队在阿富汗引起强烈民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