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shànběn
(1) 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
例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英rare edition⒈ 珍贵优异的古代图书刻本或写本。
引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田弘正家庙碑》:“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
明陆深《停骖录续》:“取到王阐、张宿等家藏书,以三馆秘书阁书目比对,所无者凡六百五十八部二千四百一十七卷,悉善本。”
清叶廷琯《吹网录·建康集足本》:“坐使古书善本不获广传於世,大失古人付託之意。”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四)》:“乾隆三十八年,根据朱筠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首先校核《永乐大典》,辑录善本。”
⒉ 佛教语。犹善根。
引《无量寿经》卷下:“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大王宿殖善本,多种胜因,得为人王,无思不服。”
⒊ 好书。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唐氏蒙求》:“唐六枳方伯,纂《唐氏蒙求》三卷,为家塾训蒙善本。”
版本学称最理想的本子。一般包括:一、时代最早或较早的本子。二、精印本。三、精钞本。四、手稿、写卷。五、名家精校的本子。六、海内外孤本。
善shàn(1)(形)善良;慈善:~举|~事。(2)(形)善行;善事:行~。(3)(形)良好:~策|~本。(4)(形)友好;和好:友~|亲~。(5)(形)熟悉:面~。(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8)(形)好好地:~自保重。(9)(形)容易;易于。
本读音:běn本běn(1)本义:(名)草木的茎或根:(名)草木的茎或根(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7)(形)现今的:~年|~月。(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
过去,古籍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时代下限,一般定为乾隆六十年。
乾隆九年,乾隆帝曾命于敏中等将内府藏书中宋元以来的善本书一一择出,共置于昭仁殿,赐名“天禄琳琅”,并初步编目。
除了经常参加各大公司的拍卖会,比如上海嘉泰、北京海王村每年春秋两季的文玩古籍善本拍卖专场,还要经常跑跑文庙、豫园等地摊去淘宝。
这样,孔凡礼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把全部苏诗核阅了五十多遍,写下了七千多条校勘记,囊括了现存苏诗十七个善本的全部异文。
动道;‘你若要阵报恩,今天你助我完善本体,那一切勾销。
天禄琳琅珍籍存于清皇宫昭仁殿中,是清廷收藏的历代善本珍籍的精华。
不仅珍本、善本、初版本、名家签名本、微型本、特型本、限售本等有收藏价值,那些书装精美的名著、工具书、系列书等,也往往被人买去收藏。
昔日楼上藏书,楼下雕版印书或抄善本,辑刊瓯越文献。
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