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进直言。
冒昧(好工具.)陈述。
⒈ 敢于进直言。
引《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新唐书·郝处俊传》:“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⒉ 冒昧陈述。
引《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有勇气提出意见,不怕得罪别人。
如:「公司需要像你这样敢言的人,才能进步。」
敢gǎn(1)(形)有勇气;有胆量:勇~|果~。(2)(形)表示有胆量做某种事情:~作~为|~想|~说|~干。(3)(形)助动词;表示有把握做某种判断:我不~说他究竟哪一天来。(4)(形)〈书〉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问|~请|~烦。
言读音:yán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对于他的胡作非为,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村官们到处横行霸道,村民们敢怒而不敢言。
旧社会的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安分守己。
这是一个瓦釜雷鸣的时代,正直敢言之士往往被压抑。
在“四人帮”当道的年代,人们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面对这些伪警察的恶行,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西周厉王暴虐奢侈,以杀“弭谤”,对批评其过失者,格杀勿论,终使“国人莫敢言”。
对此,有些官员可能会欣欣然,就像《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厉王一样得意,“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老百姓都不要求“第一等的公平”了。
我们村民只是低层社会居民,没能力起诉到高层官员来民公道,只能敢怨而不敢言!陈炳真主任再次上任,村民的遭遇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