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亦作"hAo86.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
引证解释:
⒈ 见“交趾”。
网络解释:
交址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交趾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盘腿。《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的解释为:“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交胫国”之记载,“其人交胫”,交胫不能行,只能坐,故“交胫国”即“交趾国”也。交趾佛教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由中原传入,到了6世纪佛教有了大的发展,9世纪初,交趾僧侣前往中原求法取经开始频繁。
交
读音:jiāo交jiāo(1)(动)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活|~税|~公粮。(2)(动)到(某一时辰或季节):~子时|~九的天气。(3)(动)(时间、地区)相连接:~界|春夏之~。(4)(动)结交:~朋友。(5)(动)交往;交谊:邦~|建~|绝~。(6)(动)(人)性交:~媾|杂~。(7)(动)互相:~换|~流|~易|~谈。(8)(动)一齐;同时(发生):风雪~加|饥寒~迫|惊喜~集。交jiāo(名)跟头:跌~|摔了一~。〖交兵〗jiāo bīnɡ(动)〈书〉交战。动宾式:交|兵。两国~必有一伤。(作谓语)
址
读音:zhǐ址zhǐ(名)建筑物的位置;地基: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