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官名。主出纳王命。按, 秦汉不置, 王莽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严尤。北周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 保定四年改御伯为纳言。 宣帝末又置侍中。 隋避文帝父杨忠诔,改侍中为纳言, 炀帝大业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 唐初为纳言, 唐武德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
引《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
⒉ 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引《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职官名:(1) 掌传达王命。《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2)侍中的别名。参见「侍中」条。
纳nà(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2)(动)接受:~降|采~。(3)(动)享受:~凉。(4)(动)放进去:~入正轨。(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纳nà(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言读音:yán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作者清少纳言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王朝文学三才媛”,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作为女官侍奉中宫定子,直到定子过世,大约七个年头。
清少纳言在这部具有宫廷文学性质的随笔作品中,依据自己的审美基准来引用白氏诗文,而且所引用的基本上都属于闲适感伤类型的作品。
为了这个工程,组成了一个由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宰相重臣参加的工作班子,因为这些人身份、职务都很高,所以工作班子的权限也很大。
论文作者通过考察指出,抒发人生感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是白居易和清少纳言共同的理想,这一点同时也是白居易文学能够流行于平安王朝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种高雅的智慧游戏,臣子们有时利用陪弈的良机,向帝王纳言进谏。
清少纳言是日本人,著名作家,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代三大才女。
作者清少纳言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
和泉式部是与紫式部、清少纳言齐名的日本平安时代“三才媛”。
大纳言不胜焦灼,便悄悄地带了两个随身侍从,微行来到难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