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茶。
引《尔雅·释木》:“檟,苦荼。”
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蜀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⒉ 苦菜。
引《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毛传:“荼,苦菜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茶。
苦kǔ(1)本义: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2)(名)难受;痛苦:~笑|艰~|愁眉~脸|~尽甘来。(3)(动)使痛苦;使难受:解放前;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了他了。(4)(动)为某种事物所苦:~旱|~夏。(5)(形)有耐心地;尽力地:~劝|~于|~思|勤学~练。(6)(副)〈方〉除去得太多;损耗太多:指甲剪得太~了|这双鞋穿得太~了;不能修理了。
荼读音:tú荼tú(1)(名)一种苦菜。(2)(名)指茅草的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