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金节


金节的词语
金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诸侯使臣的符节。 2.古代殿庭的仪仗。

引证解释:

⒈ 诸侯使臣的符节。

引《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 汉郑玄注:“诸侯使臣行覜聘,则以金节授之,以为行道之信也。”
唐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明何景明《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簫。”

⒉ 古代殿庭的仪仗。

引唐刘长卿《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诗:“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
《宋史·仪卫志一》:“黄麾半仗,金节一十二人;黄麾小半仗、黄麾角仗,各设金节十二人。”
《宋史·仪卫志六》:“金节, 隋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

网络解释:

金节 (汉语词语)

金节,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jié,指诸侯使臣的符节,也指古代殿庭的仪仗。
金节释义
读音: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jié,jiē[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上一词语:金荆
下一词语:酒脯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