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府的文书。
引《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宋陆游《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冷庐杂识·小琅玕山馆诗》引清严比玉《到家日作》诗:“只愁一纸官书促,容易归山又出山。”
⒉ 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
引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经六年,遂无所不通。”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会有詔纂修《元史》,东南名士,一时皆集,復命充总裁,官书成,入翰林为学士。”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附复廖钰夫尚书魏和斋山长书》:“且《通志》为合省官书,必应合通省官绅之力以成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然《三国》、《水滸》, 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视若官书,故得见收。”
公文。
官guān(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4)(Guān)姓。(5)(名)器官:五~|感~。
书读音:shū书shū(1)本义:(动)写字;记录;书写:(动)写字;记录;书写(2)(名)字体:隶~。(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4)(名)书信:家~。(5)(名)文件:说明~。
汉以前,上千年的先秦官书垄断制度不准公众传播。
最后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考证出比较详细的浙江官书局刊刻图书的版本目录,使研究者对浙江官书局所刻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间,他参加了由汪士铎主持的金陵官书局校勘刊刻经史书籍的工作,得以博览群籍。
为何“悖乱”,为何被“置于国法”?官书多讳而不述。
此部分通过图表的方式,对浙江官书局所刻书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证和梳理。
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