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郎将司阶,虎戟交鎩。”
薛综注:“言虎賁中郎将主夹阶而立。虎賁或执戟或持鎩而相对也。”
⒉ 泛指警卫之士。
引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诗:“高门罗虎戟,綺阁丽彫甍。”
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虎戟卫重门,何由达中诚。”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戟读音:jǐ戟jǐ(1)(名)古代兵器;柄上装有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2)(动)〈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