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语。谓有意识、有感情的生物,即众生。
引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愍含识,资惠命,引苍生,归法性。”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开发含识,济渡羣生。”
《南史·梁纪上·高祖武帝》:“於是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
含hán(1)(动)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一口水|~着青果。(2)(动)藏在里面;包含:~着眼泪|这种梨~的水分很多。(3)(动)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笑。
识读音:shí,zhì[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