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辙跡”。
⒉ 车子行驶的痕迹。
引《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晋枣据《船赋》:“且其行无辙跡,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唐白居易《人之穷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渔之乐,疲辙跡之游。”
清马维翰《泸定桥》诗:“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跡。”
艾青《手推车》诗:“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⒊ 痕迹。
引《老子》:“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南朝梁任昉《答刘居士》诗:“行无辙跡,理絶心机。”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三》:“颜子则去一分私,显一分公,除彼己之辙迹,而显其和平。”
⒋ 犹途径。见“辙迹”。
引《淮南子·主术训》:“今治乱之机,辙跡可见也。”
明方孝孺《任重斋记》:“他如七十子之徒,虽其才各殊,至於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
清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夫孟荀文之祖也; 子政、子云,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辙迹各殊。”
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辙zhé(1)(名)本义: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2)(名)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3)(名)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这段快板很合~。
迹读音:jì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
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车轮压出的辙迹必须填平,以便行人车辆通行。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狂风暴雨漂游在无辙的天空上,航船沉醉在无辙迹的海水里,死正在外面活动,孩子们却在游戏。
孩子们会集在无边无际的世界的海边狂风暴雨飘流在无辙迹的天空上,航船沉醉在无辙迹的海水里,死正在外面活动,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边无际的世界的海边,孩子们大会集着。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狂风暴雨飘游在无辙迹的天空上,航船破碎在无辙迹的海水里,死正在外面活动,孩子们却在游戏。
路面上有磨损而形成的深凹辙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