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芜杂之词。常用作对自己文章的谦称。
引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词:“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芜词拙笔,徒污仙眼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假令简斋当日,删尽芜词,仅存其精者百餘首,传至今日,正勿谓不逮阮亭、竹垞诸公也。”
刘师培《文说·记事》:“推之《神农本草》、《黄帝内经》,简要详博,不杂芜词。”
芜(1)〈书〉(2)(形)草长得多而乱。(3)(名)乱草丛生的地方。(4)(形)比喻杂乱(多指文辞)。
词读音:cí词cí(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