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 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引魏武谓脩曰:‘解不?’…… 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
后因以“色丝”指绝妙好辞,犹言妙文。 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斋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宋曾巩《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诗:“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明高启《感怀次蔡参军韵》:“年来只念江东去,下马碑阴看色丝。”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丝读音:sī丝sī(1)(名)本义:蚕丝。(2)(名)像丝的物品。(3)(名)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