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寺院。
隐士的山中居所。
近代帮会的(.好工具)组织机构。
⒈ 山中的寺院。
引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⒉ 隐士的山中居所。
引宋曹组《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⒊ 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引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长江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堂读音:táng堂táng(1)(名)正房:~房|~屋。(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4)(名)堂房。(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