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咎zuìjiù
(1) 罪责;罪过
.英crime;offense;guilt;fault⒈ 过失;罪愆。
引《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蓝摩国》:“我惟恶业,受此龙身,供养舍利,冀消罪咎。”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不得侵邻疆,陷恶逆,以滋罪咎。”
罪zuì(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2)(动)过失:归~于人。(3)(形)苦难;痛苦;受~。(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咎读音:jiù咎jiù(1)(名)过失;罪:~由自取。(2)(动)怪罪;处分:既往不~。(3)(形)凶:体~(吉凶)。
对于那些过去犯有罪咎,现已彻底悔悟,愿从伪方自拔来归,或愿于伪方不愿和平解决时里应外合协助我军攻城歼敌者,应即准予将功折罪,并得依其情况酌予奖励。
小我代表你已选择了罪咎,圣灵则代表你选择了清白。
恐惧、忧虑和罪咎由平安、饶恕和自由所取代。
相反地,它渲染避风港之外的罪咎,并建起重重栏栅而藏身其后。
旧约的律法只会让我们停留在罪咎和失败中。
罪咎会使你把天父与弟兄一起逐出身外。
信徒不再受到律法的咒诅,刑罚和罪咎感的辖制。
幸存者罪咎感在大屠杀幸存者中首次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