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参见“举一反三”。参见“举一反三”。
引举一端为例。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唐杜甫《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
举一部分为例以说明全部。
如:「文学欣赏举隅」。
举jǔ(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3)(动)兴起:义~|~兵|~火。(4)(动)〈书〉生(孩子):~一男。(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7)(动)提出:~例。(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隅读音:yú隅yú(1)(名)角落:墙~|城~|向~|一~之地|负~顽抗。(2)(名)靠边沿的地方:海~。
第三章,常州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举隅。
包括完善润燥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举隅两部分内容。
此节承前节所述布局后所得格局判断之举隅。
石自东的艺术巡回展再现了其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风格史的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