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对等。
抗击.来犯之敌。
⒈ 对抗;对等。
引《魏书·薛谨传》:“谨所治与屈丐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
旧题南朝宋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
⒉ 抗击来犯之敌。
引《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
元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对抗敌人。
如:「伯父正在叙述他当年英勇抗敌的事迹。」
抗kàng(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2)(动)拒绝;抗拒:~命|~租。(3)(动)对等:~衡|分庭~礼。
敌读音:dí敌dí(1)本义:(名)敌人。(2)(动)抵挡:所向无~。(3)(形)相当:势均力~。
王首道以“从容黄埔军校,首义南昌,发展红军丰功在;纵横湘鄂赣边,抗敌江南,坚持革命壮志存”的挽联,高度概括了其功绩。
通过清理、整顿,纯洁了抗敌游击队的组织。
水师抗敌建立殊勋,然而如今这些大好男儿,却为何个个长眠海底?
那些士族和官员在城内都有不少家产,见谭总兵愿领兵抗敌,自是纷纷拥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因而安国几十年前国难之时,时任族长率族人抗敌,虽令千羽一族自此衰微,却为王上与人民认可,有了忠心的名声。
抗敌大军在出师前,人人立下誓言,要将敌人赶出国境,那情景,真有气壮山河之势!
在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粘杆菌素应为首选。
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纵同吃酒共抗敌,也说是迫不得已;纵同患难共生死,也只说惺惺相惜……
伊拉克指挥官气疯了,他集合了一千名士兵,把他们派到沙丘的另一边抵抗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