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鸣艣”。摇橹声。借指船行。
引宋王安石《题朱郎中白都庄》诗:“藜杖听鸣艣,篮舆看种田。”
宋范成大《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诗:“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櫓。”
宋陆游《航海》诗:“趁潮乱鸣艣,过磧细扶柁。”
明刘基《彭泽阻风》诗:“不寐残缸犹闪灭,动情鸣櫓数哑謳。”
鸣míng(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橹读音:lǔ橹lǔ(名)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大;安在船梢或船旁。橹lǔ(名)〈书〉大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