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好工具)贺礼。
⒈ 犹贺礼。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弥月,女使王盛筵招黄,黄贺仪丰渥。”
《儒林外史》第三回:“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
《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如今再多送你两百块钱,就算是我的贺仪。”
庆贺他人喜庆所赠送的礼物或礼金。
贺hè(1)(动)庆祝;庆贺:~喜|~信|~词|~电。(2)(Hè)姓。
仪读音:yí仪(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3)(名)礼物:贺~|谢~。(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5)(Yí)姓。仪yí(名)仪器:~表|地动~。
到任的时候,同僚们给他送来不少贺仪,他都一一地谢绝了。
我封了四元洋银贺仪,叫出店的送到侣笙那里去。
朋友结婚,我们给他送去了贺仪。
礼券一张,是结婚的贺仪,尚乞哂纳。
谢少华大喜过望,新官上任总该有些贺仪才是,刚才那个吏目也不爽利,早拿出这些东西来,也省得自己浪费口舌。
连左邻右舍都来道贺,徐家也派人送了贺仪过来,徐氏也觉得脸上有光,发赏钱也大方了不少。
今兹特遣小臣美里王子,捧不腆之方物,从我萨摩少将吉贵,谨奉申贺仪,伏冀诸大老采纳焉。
俺要不要回去准备一份贺仪?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给锦衣卫大人套套交情。
这一天是小杨勇满一周岁,按照风俗习惯,随公府设宴庆祝,各王公贵族都有贺仪,就连宇文护也都送来了贵重的礼物,皇上也有恩赐。
恶奴恶奴,有辱斯文,把贺仪还来,老夫不吃你们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