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倒生的鳞片。
引《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古人以龙比喻君主,因以触“逆鳞”、批“逆鳞”等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 秦地遍天下……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
《旧唐书·苏世长韦云起等传赞》:“不有忠胆,安轻逆鳞。”
宋陆游《野兴》诗之三:“虚名仅可欺横目,戇论曾经犯逆鳞。”
《花月痕》第一回:“做文章不中有司绳尺,言语直触当事逆鳞。”
柯灵《香雪海·母与女》:“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她再强也不敢批这些人的逆鳞。”
⒉ 鲫鱼的别名。
引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水族·鲫》:“鯽鱼一名鮒, 熊氏谓之逆鳞。”
指龙喉下倒生的鳞片。
逆nì(1)(形)方向相反:~风|~流。(2)(动)抵触;不顺从:忤~。(3)(名)背叛者:叛~。(4)(形)背叛者的:~产。(5)(动)〈书〉迎接:~旅。(6)事先:~断。
鳞读音:lín鳞lín(1)(名)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2)(形)像鱼鳞的:~茎。
蹴醒骊龙,如寐斯揭;不避逆鳞,扶其鲠噎。潴蓄澄泓,煦湿濡沫。夜静水寒,颔珠如月。风雷逼之,扬鬐鼓鬣。张岱
可惜张楚对于他来说就是他的逆鳞,所以不论对方是谁什么家世,张廉都会不惜代价报复他。
所以从一气之下出走,弃笔从戎投身八路吗?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看不起女人,这简直就是触到了她的逆鳞。
紧接着,我的身体似乎已经不受我自己控制般,自动自觉地挥动起手中的猎叉,顺着金首蛇王那边的逆鳞,刺了下去。
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懦夫无勇,贼人胆虚,顶天立地大丈夫才说得上勇气和胆量,怎不高贵又重要?古人评价包拯“举刺不避乎权势,犯颜不畏乎逆鳞”。
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鳞,犯颜直谏,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
龙有逆鳞,触逆鳞者,虽远必诛!火龙汐
眼皮一跳,仿佛被触犯了什么逆鳞般,她几乎要忍不住心中的怒气,愤然而起。
玄桓没有问出来,等会自己御弩射蛟的逆鳞,如果真如所罗门所说,那么一定就是万象故意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