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冶炼。
引《晋书·文苑传·王沉》:“融融者皆趋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挟炭之子。”
⒉ 冶铸之炉。
引前蜀韦庄《长年》诗:“大盗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
宋王禹偁《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出炉冶而首蒙颁赐,望冕旒而共积兢荣。”
⒊ 鑪冶:犹冶炼。
引唐黄滔《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均施鑪冶,高揭权衡,使鈆汞之不叅,令錙銖之各等,故得方圆任器,高下随宜,黜陟无偏,贤愚有序。”
宋曾巩《班春亭》诗:“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鑪冶此中开。”
清唐甄《潜书·更币》:“铜不可採,又不易市,鑪冶多废。”
⒋ 比喻精心筹算;精心的筹算。
引唐寒山《诗》之九四:“贤士不贪婪,痴人好鑪冶。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引清折遇兰诗:“今逢袁夫子,方寸有鑪冶。”
炉lú(名)炉子:火~|锅~|电~|围~烤火。
冶读音:yě冶yě(1)(动)销熔;熔炼(金属):~金|~炼。(2)姓。冶yě(形)〈书〉形容女子装饰艳丽(含贬义):~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