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仪sīyí
(1)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英master of ceremonies⒈ 官名。 《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 北齐有司仪署, 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 宋以后不设。 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 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⒉ 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引吴晗《哭公朴》:“拿了通电宣言的底稿,到处奔走,邀约签名的有公朴,办印刷、分发的有公朴,主持《民主周刊》的有公朴,有些会场中当司仪的还是公朴。”
⒊ 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引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队,按着主席团的布置,负责大会的司仪。”
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
司sī(1)本义:主管。(2)(动)主持、操作。(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4)姓。
仪读音:yí仪(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3)(名)礼物:贺~|谢~。(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5)(Yí)姓。仪yí(名)仪器:~表|地动~。
夏公然刚说完,整个归云庄四周瞬间升起无数七彩烟花,灿烂夺目的时候,司仪走出来,宣读了比武对抗表。
李女士说,过了一会儿,现场工作人员把她请下去说,真正的司仪来了。
说实话,婚礼当天,我对新娘十分满意,那天是她最美的一天,但是当司仪问:“新郎,你是否愿意娶新娘为妻”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保持了沉默。毕竟,我只是个伴郎。
周制婚礼仪式包括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
宰相为了交差,硬将太子司仪郎杜琮推了出去,成为唯一的驸马应选人。
表演歌星包括、容祖儿、古巨基、何韵诗及张明敏,并由沈殿霞、邓梓峰、陈芷菁、杨婉仪、李浩林担任司仪。
头发一丝不乱的地方电视台主播充当司仪。
本次展演共包括汉乐舞表演、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典与表演活动。
女校友们约翰逊门前站排,就在这混乱的边缘上,找到各自的班级,然后各班级分开进行。这是哈佛司仪宣布到。最终班级重聚是壮观的和动人的。
演习内容是模拟夺回遭敌军登陆的区域,自卫队员陆续往富士山麓发射飞弹、炮弹等,司仪和一旁的大揭示板介绍演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