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摸棱 ”。
⒈ 亦作“摸棱”。谓处事态度依违,不明确表示可否。见“摸稜”。
引《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貽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
世因称苏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模”,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改官匪难,当别有骤进用,径入侍从行缀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态过当,卒致身辅相。”
比喻言语、意见或态度含糊不清。参见「摸棱两可」条。
摸mō(1)(动)基本义: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2)(动)用手探取:~鱼|从口袋里~出一张纸条。(3)(动)试着了解;试探:~底|~出了一套经验。(4)(动)在看不清的道路上行走:~黑儿。摸mó同“摹”。
棱读音:léng,lēng,líng[ léng ]1.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
2. 神灵之威,威势:威棱。
在问到中国最近成功摧毁其在太空的自制废弃卫星而进行导弹发射问题时,对此回答摸棱两可。
当然,使用像这样的自然语言编写方式时,会存在许多摸棱两可的地方。
如今不少股评人都是‘太极’高手,讲话摸棱两可,这样做无非是想‘刀切豆腐两面光’,立于不败之地。
我完全被他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话搞糊涂了。
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