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一国支[.好工具]配海上的权力。
⒈ 谓一国支配海上的权力。
引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故英国注重海军,保护海权,防粮运不继。”
《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当时葡萄牙人独霸远东海权和商业的时代已经过去。”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权读音:quán权quán(1)(名)〈古〉秤锤。(2)〈书〉(动)权衡:~其轻重。(3)(名)权力:当~|有职有~。(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6)(动)权变;权宜:~谋。(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8)姓。〈古〉又同“颧”。
在诺曼底,盟军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英国的海军力量不再象以前战争中那样天下无敌了,它的制海权只是暂时的局限于某些地区。
秘书长这项工作,王新衡得以和东南方面普遍建立关系,因此膺选胜利后在上海权倾一时、职责无比重大的新职。
一支握有制海权的军队,似乎从不会缺少什么供应。
通过飞机轰炸,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
你还别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把陆权习惯生搬硬套到海权上,那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即,一旦由内向型经济结构变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后,必然召唤强大的海权。
记得收藏哦战就写下军事史上最可怕的几场战役,海战及制海权向来左右各国国运,能控制大海就能控制全世界。
法国计划向英国的制海权挑战。
这是累遭割地赔款,门户洞开、海权无存后,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响中得出的痛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