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火旂”。红旗,朱旗。
引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仇兆鳌注:“朱旗,红旗也,诸侯所建。 《考工记》:‘龙旂九旒,以象大火。鸟旟七旒,以象鶉火。’”
唐李贺《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王琦汇解:“火旗,旗之红者。”
唐雍裕之《四色》诗:“劳魴莲渚内,汗马火旂间。”
⒉ 喻指炎热的云层。
引唐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
旗读音:qí旗qí(1)(名)旗子:国~|红~|挂~。(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