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按照规定的或原来的数目。
〈[.好工具]动〉好像在数。
⒈ 按照规定的或要求的数目。
引《周礼·夏官·司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来。”
郑玄注:“如数,如当射者之数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玉簪》:“生云:‘须二十鍰乃可。’贾即如数应之。”
⒉ 按照原来的数目。
引茅盾《子夜》十四:“我们上星期装出去的货都如数退了回来了。”
例如:如数归还。
按照一定的数目或指全部。
如:「如数归还」。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数读音:shù,shǔ,shuò[ shù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2. 几,几个:数人。数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4.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 shǔ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2.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4.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shuò ]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这位向导说起马来西亚的名胜古迹,便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
每提起他上大学的三个儿子,老人总是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
一提到家乡事,奶奶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对历史十分熟悉的小华谈起古代名将来简直如数家珍。
展览会里讲解员给参观者介绍展品,讲解详细,如数家珍。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小孩子围着爷爷,静听他如数家珍地说着田里的趣事。
家居贫困山区,父母虽有小职,但微薄的工钱还往往不能如数到手,只能维持温饱。且父常年有病在身,还要赡养老人,现在住房贷款,入学也贷款,妹妹又要高考了,条件只许节俭,不许奢华,如花钱不顾家底,超越所限,重负不堪,物极必返。
她老爱看些八卦杂誌,所以对许多公眾人物的私生活了如指掌,一跟她聊起来,她就如数家珍地说个没完。
这些街道我如数家珍去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