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本为汉初匈奴单于名号。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引《史记·匈奴列传》:“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躡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宋王禹偁《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焚老上之庭,横行域外。”
老lǎo(1)基本义:(形)衰老;年岁大:(形)衰老;年岁大(2)(名)老年人(常用作尊称):敬~院|扶~携幼。(3)(动)〈口〉婉辞;多指老人死亡(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4)(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厂|~朋友。(5)(形)陈旧:~脑筋|~机器。(6)(形)原来的:~脾气|~地方。(7)(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油菜太~了。(8)(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9)(形)(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副)长久:~主顾。(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副)很;极:~早|~远。(形)〈口〉排行在末了的:~儿子|~妹子。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
上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和条个惊讶的发现他在部队里老上司胡宗南将军和好友薛时情,一手好枪法,人称快雪时晴。
不久他开始散布出老年人的那点儿凉意,像北风一般把人世间家用的感情都吹凉了,尤其他是个又穷又丑的老人,那不是老上加老吗?这是人生到了冬季,鼻子通红,腮帮灰白,手脚麻。
属下白虎堂长老上官云,奉教主之命,前来晋谒。
律师身上什么是褐色达的也是黑色的并且老上去很好看?
老上海音乐,既有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在配乐、曲调上也西洋味十足。
昆仑派五老上山挑衅夺经,海云子将《九阴真经》赝本奉上令其抄录。
先前埃及王法老上来攻取基色,用火焚烧,杀了城内居住的迦南人,将城赐给他女儿所罗门的妻作妆奁。
特色街道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巨鹿路体现了老上海的风情,保存完好的三十年代英式花园建筑及其庭院记录了上海的历史。
“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现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
这是原装,不是后来人用间接得来的趸货铺陈出来的老上海,于是便会重又喜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