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厝āncuò
(1) 因待葬或要改葬而暂将灵柩停放某处
例痛存亡之殊制兮,将迁神而安厝。——[.好工具]潘岳《寡妇赋》英keep a coffin with corpse in a temporary shelter before burial⒈ 亦作“安措”。
⒉ 安葬。
引《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邢昺疏:“宅,墓穴也;兆,塋域也。葬事大,故卜之。”
汉班固《白虎通·崩薨》:“崩薨别号,至墓同,何也?时臣子藏其君父,安厝之义,贵贱同。葬之为言下藏之也。”
唐吴少微《为任虚白陈情表》:“两柩双魂,未遑安厝。”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将骨殖一担挑来,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
清李渔《意中缘·救美》:“奴家原为葬亲而来,还要到莆田安厝了二亲,然后转去。”
⒊ 停放灵柩待葬。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妖宅》:“二小人舁一棺入,仅长四寸许,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廝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且説贾政等送殯到了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 贾政在外厢伴灵, 邢王二夫人等在内,一宿无非哭泣。”
安葬、埋葬。
安ān(1)(形)安定:心神不~。(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6)(动)安装;设立:~电灯。(7)(动)加上:~罪名。(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9)姓。(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11)(量)安培的简称。
厝读音:cuò厝cuò(1)(动)〈书〉放置。(2)(动)〈书〉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
接家信,知叔父大人,已于三月二日安厝马公塘。
一般来说,殡葬程序包括竖灵、收殓、丧事协调、引灵、接体、奠礼、火化、出殡、安厝等。
我们把爷爷的骨灰安厝在了殡仪馆。
安厝的过去终究变为腐朽,看似欢愉的世界将开始染血。
大行皇太后当以四月二十五日安厝。
今相国虽已安厝,裁三月尔,陵坟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