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 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书断》上:“飞白者,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引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製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李绰《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蔡邕,在鸿门见匠人施堊箒,遂创意焉。”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
清赵翼《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⒉ 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
引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翫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钱谦益《戏题万户部小像》诗:“荆州恰好添飞白, 子夏何妨戴小冠。”
⒊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
飞白书的简称。参见「飞白书」条。
飞fēi(1)本义:鸟飞。(2)(形)物体在空中飘荡或行驶:雪花纷~。(3)(形)快;像飞一样:~驶。(4)(动)挥发:酒~味了。(5)(形)意外的:流言~语。
白读音:bái白bái(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6)(名)象征反动:~军|~区。(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8)姓。(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10)(动)说明;陈述:表~。(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12)(名)地方话:苏~。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古人称其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河水若隐若现穿行在高山峡谷中,犹如挥洒在高原上的一幅狂草,时疾时缓、大开大合、飞白激浪、虚静蕴藉……。
入冬寒风冷凄凄,雪花纷飞白茫茫。霜花雪花情深深,秋去冬来意浓浓。寒冬冷日祝君好,送上热情信一封。健康身体好快悦,冬日幸福又吉祥。
不计辛劳只奉献,三尺讲台,夜灯长明,两鬓飞白混不见,赤诚之心不一般,桃李天下,香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教师节感恩无限,真挚祝福,真心相传,唯愿您安康永远!
马后尘摧马直前,逐风远望淡云烟。草上风吹飞白马,洋洋自得更从容。”。凌乱柠殇。
此际听到秦飞白应允小二会客的言语,竟不等小二相请便自行往店里行来,陈岳走得匆忙,两下里避让不及竟然结结实实的对撞了一下。
大雪飘飞白茫茫,银色世界西风寒。望雪风卷畏缩归,御寒保暖棉衣装。出行路滑带拐杖,禁防摔倒腿脚伤。锻炼身体勤运动,身强感冒病不患。“大雪”之际祝福暖,吉祥安康常相伴。
他做七十寿诞时,溥仪送的祝寿诗中有“善书健腕犹飞白,旨酒温颜自渥丹”句,对其书法给予了极高评价。
他的文章时常出现一些飞白,读来颇有风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