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
引《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汉郑玄注:“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杨万里《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
《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老妈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东西,扫了出去。”
用苕苇条编扎成的扫帚。
1. 古书上指凌霄花。
2. 〔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亦称“野豌豆”。
3. 指苇子的花。
帚读音:zhǒu帚(名)笤帚;扫帚:炊~|扫~星|敝~自珍。
爹顺手取下一把新扎的苕帚,照着门阶上的石磨狠劲儿抽去。
杨梅竹斜街、炭儿胡同、苕帚胡同、茶儿胡同和延寿街等。
用水桶、小铁铲、铁刷子、苕帚、抹布、稀释化学水等,各负其责,不怕苦累、不怕脏。
就连最有智慧的孟子,都要求大杖走小杖受,意思是说,爹妈拿苕帚疙瘩打你,你就幸福的承受,如果轮切菜刀剁你,你就赶紧跑。
这些项目成果分布在杨梅竹斜街、炭儿胡同、苕帚胡同、茶儿胡同和延寿街的多个地点,串联起整个社区。
朗朗乾坤当然比昏天黑地强,但反腐败从来就不是用苕帚除尘般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