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Shígǔ
(1)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英Shigu⒈ 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见“石鼓文”。
引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
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欵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
清赵翼《拟秋獮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
⒉ 鼓形大石。
引《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 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逕燕山下,悬巖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鄴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鼓形的石块。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鼓读音:gǔ鼓gǔ(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蛇灰蚓残般的石鼓文陶埙石馨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当上的装饰画。
新春时节,碧绿的金沙江水婉转地流过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江畔的革命老区石鼓镇已是春意盎然。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官员、学者以及生徒常在石鼓书院雅集,兴味浓厚。
两旁石狮上配有一对汉白石鼓,正面塑媲是丹凤朝阳。
五所相邻的小学,将整合成新五老村小学、新石鼓路小学。
南京石鼓路是一条比较长的路,被莫愁路分割成东西两边,东边紧靠新街口,比较繁华,西边一直延伸到汉中门城墙下。
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
采用高速摄影双测技术对尖山铁矿山头硐室大爆破过程进行现场实测,描述了岩石鼓包、抛掷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