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敢言善辩。
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孝惠帝时,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
《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注曰:“有口,谓辩士。”
《南史·萧脩传》:“脩中直兵参军陈晷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姜淮者,少年有口。值殷太史士瞻教书,偶不在室, 淮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猝至, 淮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不懌。 淮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笑而释之。”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口读音:kǒu口kǒu(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别看他嘴上爱说,但他是有口无心的。
王婆婆心中有很多苦衷,但是却有口难言。
她其实是个有口无心,或者说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高兴时就信口开河,嘴上没个把门的了。
如今被三仙姑一说,小桃真是有口难辩。
看到这种情势,许多人都感到有口难言,会议一下子冷了场。
他的廉洁公正,在群众中是有口皆碑的。
他的廉洁和简朴,在我们家乡一带是有口皆碑的。
孔繁森的事迹,在西藏是有口皆碑的。
天荒地老,幸好出事那天你也在场否则我是有口难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