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靡fúmí
(1) 浮华奢侈
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清·洪亮吉《治平篇》英be flashy and wasteful⒈ 浮艳绮靡。
引《南史·江总传》:“总性宽和温裕,尤工五言七言,溺于浮靡。”
《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赞》:“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清唐甄《潜书·劝学》:“草木必有根,舍是而为文学,必流于浮靡。”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一节:“他( 葛洪 )不满当时的清谈、浮靡等风气。”
⒉ 浪费。
引《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帝﹞徧諭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
浮艳绮靡。
浮fú(1)(动)基本义: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4)(形)可移动的:~财。(5)(形)暂时的:~记|~支。(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靡读音:mí,mǐ[ mí ]浪费:~费。奢~。
当前,我们特别要纠正奢侈浮靡之风,陟岵陟屺,厉行节约。
经济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繁荣,也会带来浮靡腐败等负面影响。
迷惘、失落中,他们普遍回归自我,在艳情或闲适中安顿心灵,寻求安慰,齐梁浮靡诗风再度受到青睐。
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
主考官欧阳修以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