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山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境。
引《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郑玄笺:“梁山,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
杜预注:“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
⒉ 山名。在今陕西省乾县境。
引《孟子·梁惠王下》:“﹝大王﹞去邠,踰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
⒊ 山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其上有宋江寨,其下有梁山泊。
引《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北猎梁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孝王恶之。”
按,《史记·梁孝王世家》作“良山”, 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 梁山在鄆州寿张县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
《初学记》卷六引晋袁宏《北征赋》:“於是背梁山,截汶波。”
⒋ 山名。在今安徽省和县、当涂县两县之间。 和县境者曰西梁山 ; 当涂县境者为东梁山,原名博望山。二山隔江对峙如门阙,故亦名天门山。
引《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七年﹞於博望、梁山立双闕。”
唐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
⒌ 山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境。 李善注引扬雄《益州箴》“巖巖岷山,古曰梁州。”按,此梁州为山名。
引《文选·张载<剑阁铭>》:“巖巖梁山,积石峩峩。”
⒍ 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又名剑门山。
山名:(1) 在安徽省,长江流贯其间,分为东西两山。东梁山在当涂县西南,西梁山在和县北方,二山总称为「梁山」。也称为「天门山」。(2) 在山东省寿张、郓城、东平三县境内。本名「良山」,梁孝王曾游猎于此,故称为「梁山」。相传为水浒英雄聚义处。(3) 在山西省离石县东北,也称为「吕梁山」。(4) 在陕西省郃阳、韩城二县界。(5)在陕西省南郑县。也称为「梁州山」。(6) 在陕西省乾县西北。(7) 在四川省梁山县东北。也称为「高梁山」。(8) 在福建省漳浦县南。
梁liáng(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3)(名)桥:桥~|津~。(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梁liáng(1)(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2)(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3)(名)后梁。(4)(名)(Liánɡ)姓。
山读音:shān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他之所以会做出这件不应做的事,完全是被逼上梁山,出於无奈。
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
那时我学修理自行车是逼上梁山,自己不动手没别的办法。
梁山义士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故事,在我国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林冲最后逼上梁山做了义军头目。
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毅然上了梁山。
别以为我愿意这么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
林冲屡遭官府迫害,被逼上梁山,扯旗造反。
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林冲负屈衔冤,最后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