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避害。
引汉焦赣《易林·家人之困》:“避祸迯殃,身全不伤。”
《宋书·王景文传》:“有心於避祸,不如无心於任运。”
金元好问《临汾李氏任运堂》诗之二:“履危恨无机,避祸欣有策。”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书》之一:“所图既不果,避祸畏事,不能昭雪明德,扬於殿陛,以揭其忠诚,皆不肖无状之罪。”
躲避灾害。
避bì(1)(动)躲开;避免:~难|~暑。(2)(动)防止:~雷针。
祸读音:huò祸huò(1)本义:(名)祸患;祸事灾难:(名)祸患;祸事灾难(2)(动)损害:~国殃民。
李修然自小学书学剑不过是浑浑噩噩,没什么抱负;后来为避祸逃出洛阳,也只是应急。
作为穿越者,吴临自以为辅佐明君成就不世功业,未料鸟尽弓藏,无奈与妻儿避祸山林,却意外穿越回十三年前,初来贵地之时。
正所谓“号码本无意,庸人自扰之”,北京即将施行《门牌楼牌设置规范》,显然针对的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愈演愈烈的“趋吉避祸风”。
仙佛亦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正所谓不能为人,何以为仙!生有何欢,殒有何苦?虽千万人吾往矣,宁向地狱之中寻涅槃之火,也不愿遁世避祸以求碌碌之长生。
迎端午,共欢度,抛除烦恼留不住;喝雄黄,戴香包,驱邪避祸去五毒;赛龙舟,打龙鼓,事业顺利竞相度;吃粽子,送祝福,愿你美满又富足;端午快乐!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朝大厦将倾,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到了再也无法挽救的地步,便西出函谷关,出关隐居避祸去了。
第二天自习后我故意在校外磨磨蹭蹭不回住的地方,昨天出现的那人实在太过于诡异了,避祸求福是人的本能,而我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不欲过早回去。
青海门源汉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展现了人们的求吉避祸心理,表达了向往健康长寿、家人平安、生活美满、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
因果往复,福地岂能避祸;天魔扰嚷,魍魉觊觎壶天。
无家可归投奔到大伯下邳王刘宜家里避祸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