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⒈ 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
引《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兼爱,不羞执鞭。”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启芳说我是泛爱者, 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⒉ 春秋、战国之际, 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
广泛爱众人。
兼jiān(1)(形)两倍的:~程|~旬(二十天)。(2)(动)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信则暗。
爱读音:ài爱ài(1)(动)本义: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2)喜欢;喜好:~游览|~看电影。(3)爱惜;爱护:~公物|~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的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说|铁~生锈。
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其实,面对战争,我们最感到亲切的字眼,既非网上噱头十足的喧嚣声,亦非舶来的水土不服的西式理论,而是闪耀于中国典籍的四字箴言“兼爱非攻”。
笔者无力对双方主将的人格作出评判,但对这种“贵圈真乱,当兼爱非攻”的论调实在不感冒。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诸儒都表达了尊重生命、兼爱万物的思想。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专业伦理;医道精神;墨子;兼爱;无私奉献;视人若己;宽容尊重。
一是兼爱和非攻止战的精神,二是科学家精神和匠人精神。
例如“福祸相倚”的辩证思想,“以法为教”的法治思想,“兼爱互利”的社会和谐思想等等。
泰西各国以兼爱为教,故皆有恤穷院、工作场、养病院、训盲哑院、育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