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即唯心主义。
⒈ 参见“唯识”。参见“唯识”。
引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楞伽经》:“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説唯心。”
⒉ 即唯心主义。参见“唯心主义”。
引鲁迅《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
唯wéi(1)(副)同“惟”。(2)(副)〈书〉表示答应的词。
心读音:xīn心xīn(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4)(名)二十八宿之一。
一些练习写作的青年,甚至少数作家,并没有摆脱唯心主义技巧论的影响。
五行的相生相克,本来都是从自然现象导引出来的,它的原始观点并非唯心的胡诌。
世界上也没有彻底的坏人,每个人总有些温善的时刻,有足够的感召,都会愈变善良。所以,一切唯心造,你想周围的人变好,由你的心开始做工夫,变心啊,变心可以变成众多的好心。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就是唯物,反之则是唯心。
在英国,浪漫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新教精神在北方的影响,其文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和自我启示的功能。
哈贝马斯的“学习机制”决定论,在方法论上陷入了逻辑悖论,在本体论上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从而背离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你的唯心论使你相信超自然生命的存在。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虽然它在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理论,但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既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也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