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标点biāodiǎn
(1) 给没有标点的著作加上标点符号
英punctuate⒈ 古时标记句读的符号。
引《宋史·儒林传八·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説而自见者。”
⒉ 标点符号。
引秦牧《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报纸都是死里死气的文言,连标点也没有。”
⒊ 给没有标点的著作加上标点符号。
引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现在汪原放标点了这本子,排印行世。”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标点古文,确是一种小小的难事。”
巴金《沉落集·沉落》:“两个多月以后,他标点的袁什么的著作出版的广告,又在报上登出了。”
圈点句读的符号。
如:「文章如不标点,就不容易使人了解。」
标biāo(1)(名)〈书〉树木的末梢。(2)(名)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治~不如治本。(3)(名)标志;记号:商~。(4)(名)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上问号。(5)(名)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锦~。(6)(名)旧时用比价方式承包工程或买卖货物时各竞争厂商所标出的价格:招~|投~。(7)(名)清末陆军编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团。
点读音:diǎn1.液体的小滴:雨~儿。掉~儿了。
2.小的痕迹:墨~儿。斑~。
3.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4.几何学上指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宽、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如两直线的相交处、线段的两端都是点。
5.小数点,如432.5读作四三二点儿五或四百三十二点儿五。
6.表示少量:一~儿小事。吃~儿东西再走。
7.用于事项:两~意见。
8.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终~。冰~。沸~。据~。先突破一~。
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优~。重~。特~。
10.姓。
11.铁制的响器,挂起来敲,用来报告时间或召集群众。
12.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更分五点:五更三~。
13.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14.规定的钟点:误~。到~了。
15.点心:茶~。早~。糕~。
朗读课文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非常细心,连一个标点符号的毛病也不放过。
毛泽东自己修改文章时,连标点也不放松,他的文章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
标点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字面的意思。
两句或以上的子句,文法上各自完整独立且中间没有连接词,要将两句结合变成一句单一的复合句时,宜用的标点符号为分号。
春节是美好的总结,就像句号;春节是未来的开启,就像冒号;春节是惊喜的祝福,就像感叹号;春节是幸福的未知,就像省略号。愿你新年写满快乐的标点!
因此,标点符号宛如一个城市的倚托,宛如撑立起一个社会的支柱。
对坐标点分段进行直线、曲线的拟合,得出各段拟合线的函数,利用定积分运算方法计算出磨损区域的面积。
他们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