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wàishǐ
(1)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陈亮《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黄遵宪《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汉黄宪的《天禄阁外史》、 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元张雨称句曲外史,清恽格称白云外史。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外wài(1)(名)基本义:外边;外边的:外边;外边的(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3)(名)外国:~币|~钞。(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6)另外。(7)以外:郊~|局~。(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史读音:shǐ史shǐ(1)(名)历史:~学。(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3)姓。
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江湖上的大侠也如《儒林外史》的书生一般,在成名与追求成名的完成大侠的基本要求。
很多都是别人要我译的;我自己选择译的也有一些,比如周作人、周树人的作品,比如《老残游记》、《儒林外史》,那些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笔者半年中画了近百余幅历史题材画,因为画的历史题材是反映东北历史,尽管国内外史学家给予中肯的评定和喝彩,依然是“安贫守道”。
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初中看武林外史那会恨死他了。
链状结构,我对《儒林外史》极为喜欢,但不止链状,还有循环。
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内容宏富,它将为史学史研究开辟新天地,即从它与汉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联就可略见一斑。
杨浩从后门跑掉确定郭刚没有跟来一人上了杨溪高中主楼三楼图书馆,随手从里面抽了一本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找了个窗的地方看了起来。
昨夜睡不着,与李通电话:就问这个,他答:“因为女人的头发里面是头发。”我追问:“再里面呢?”答:“还是头发。”,——李真狡黠,看来史前史外史后的事,他并非全盘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