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瘴疠


瘴疠的词语
瘴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好工具.)瘴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指瘴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瘴厉”。

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引《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⒊ 指瘴气。

引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徐渭《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柏堂的鼻子管里吹扑。”

国语词典:

人因接触到山林间湿热蒸发毒气所生的疾病。

网络解释:

瘴疠

瘴疠[municable subtropical diseases]。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瘴疠释义
读音:zhàng

瘴zhàng(名)瘴气:~疠|~雨蛮烟。

读音:lì,lài[ lì ]

1. 瘟疫:疠疫。

2. 恶疮。

3. 杀。

瘴疠造句

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他却在这里学医术,建医院,救治麻风病人,他面对的是疾病、白蚁和瘴疠之气。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天气开始变热,瘴疠之气增加,此时常发生瘟疫病疾,毒蛇、蜈蚣和蝎子等也相当活跃。

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

微微下垂的紫色的眼瞳,如太阳般金色的头发,黑色的紧身衣,配合上右手的瘴疠枪,除了那个玄装三藏以外我找不出还有谁会在最游记里面有这样的打扮。

彼此不服水土,南方之人死于寒冷,北方之人死于瘴疠。

一生与毒物为伍,亦称慧溪五毒,蛇、蝎、蛛、蛙、鸩,浑身常常被一层绿焰光环笼绕,近丈内瘴疠打死人。

野人山山峦重叠、林莽如海、树林里沼泽绵延不断、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兽横行、瘴疠疟疾蔓延,是被认为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此去滇边,正是蛮烟瘴雨时节,毒虫繁生,瘴疠肆虐,将军麾下军士多为中原人,到那边荒之地,水土不服,需防疾患流行,不知将军何以应对。

这里的空气看上去清新,但暗藏杀机,尤其是早上和夜晚,森林中的瘴疠之气四处弥漫,稍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第三,动物凶猛。


上一词语:群疠
下一词语:炎疠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