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bóshū
(1)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好工具]例得雁,足有系帛书。——《汉书·李广苏建传》英book copied on silk⒈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
引《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
《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陈涉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
⒉ 用缣帛写的书信。
引《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唐郑锡《千里思》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⒊ 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
引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
写在绢帛上的书信。
如:「帛书老子」。
帛bó(名)〈书〉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衣。
书读音:shū书shū(1)本义:(动)写字;记录;书写:(动)写字;记录;书写(2)(名)字体:隶~。(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4)(名)书信:家~。(5)(名)文件:说明~。
终于还是厚下脸皮,将帛书铺在案桌上,举起了笔,找了一个空白处就要落笔。
简策同帛书、写本抄本刻版同活字印刷图书,相互共存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处暑、秋分、霜降”之前,正是一岁中气的转折点,故而帛书所说“岁之成于西南。
帛书的字体除“篆隶体”外,还有古隶和汉隶两种。
“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会有拓本?于是把它扫给收旧报纸的人了。
根据这种理解,竹书或帛书的主人,乃有意识地对原书次序做了一下调动。
四巫可陟降天地,这在甲骨文、金文和楚帛书中,都有清楚的记述,所以,人祖的灵魂升天时,也必须由他们相辅而护送。
阿齐格左顾右视了一圈,终耐不住性子道“帛书都送去大半个时辰了,真的会有人来吗?”。
千里生知道大力将想说什么,也知道其实双方无论怎么说,另一方都不会信服,当下环顾草庐内满满的竹帛书卷,想要岔开话题。
究竟是什么让这清丽灵秀、出尘不染的仙子般的佳人如此羞涩,凌云志不禁展开帛书,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