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鼓譟勒兵, 武安屋瓦尽震。”
《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匈奴。”
《陈书·高祖纪》:“﹝高祖﹞於是勒兵鼓行而进。”
明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 杭州沦没,将军忠壮公瑞昌 、副都统果毅公杰纯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
⒉ 犹陈兵。
引《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
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羣,前后相继,吾又勒兵按甲,不听讨捕,若无恐惧,竝应安远。”
《新唐书·越王系传》:“元振以告辅国,乃相与勒兵凌霄门,迎太子,以难告。”
使行进中的军队停止。
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3. 强制:勒令。勒索。
4. 统率:勒兵。
5.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兵读音:bīng兵bīng(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董卓屯兵虎牢,截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
谴其婿李亦新勒兵五万于宛城。
荆州治中宗景、土人姚俭等勒兵入城,杀道宪、预、记室参军鲍照,劫掠府库,无复孑遗,执子顼以降。
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诸葛亮派赵云勒兵断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回东吴,直线筛。
有人谓替天行道,有人谓勒兵勤王,有人谓仁义道德,有人谓皇亲国戚。
金人乃间遣劲骑挠彦粮道,彦勒兵待之,斩获甚众。
若灭贼之后,勒兵入宫,行伊霍故事,此万世一时也。
他们先命人救灭宫中之火,随后部勒兵众整队离宫,又来见何太后请惊扰宫廷之罪。
渊命裴寂等勒兵为备,而悉开诸城门,突厥不能测,莫敢进。
际盛乃勒兵长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