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挽回。
引《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道周,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北新以文字获大咎,颇多损失,但日来似大有转圜之望。”
⒉ 调停,斡旋。
引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义律遂託澳门西人,代为转圜,愿将躉船奸商,尽遣回国。”
钱锺书《围城》四:“我讲得对不对?这时候要有个第三者,出来转圜。”
徐迟《牡丹》:“当场有一个善于转圜的水电公司总经理出来打圆场,几句笑话转换了话题。”
⒊ 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
引《汉书·梅福传》:“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
《晋书·刘毅诸葛长民等传论》:“建大功若转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司马光《又和并寄杨乐道》:“圣主乐忠諫,曲从如转圜。”
⒋ 借指顺易。
引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下多折槛之陈,上有转圜之听。”
转动圆形的器物。比喻顺畅迅速。
1. 迁徙;流亡:老弱转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
3. 改换方向:转弯。向左转。
4. 改变位置:转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转败为胜。天气转睛。病情好转。
圜读音:huán,yuán[ huán ]1. 围绕:转(zhuǎn )圜。圜流九十里。
东翁,这如果开了枪,事情就不能转圜了!朝廷可有保拳护团的上谕啊!东翁万不可因一时私愤乱了方寸,坏了大局啊!
倘使外国驻沪领事有难以置答的问题,余联沅可以与你私下商量后再作答复,这样就可以有转圜之地。
反对派称这天是“黑色星期五”,从此双方再无转圜余地,推翻巴列维的口号响彻全国。
要说这话之前,你最好谨慎考虑,否则覆水难收,将无转圜机会。
讵料陈水扁非但否认此事,还扬言对张提告,于此双方关系破裂难有转圜余地。
他把事情弄到没有转圜余地,只因为他跨越出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
遇上同事请求协助的时候,自觉只能接受或拒绝,没有转圜余地,也是导致人们无法拒绝的原因之一。
请兄力排众议,照迭电乘我军在优越地位时设法转圜停战,万勿犹豫,致逸良机。
约翰奥尔登这才开始解释,以弥补转圜。
如果有类似的安排,从位不甚高而权柄颇重的崔龙海之口传达出来,中朝双方都可进可退,好过金正恩或者金永南来一锤定音,方便两国从中转圜。